建文四年(1402年)六月,朱棣率领燕军攻到京师南京城下,谷王朱橞和李景隆打开了城门,迎接朱棣大军进城,徐达的儿子徐辉祖兵败,逃进他父亲的祠堂里去了。
建文帝朱允炆见大势已去,下令让宫人逃走,而此时,宫中突然燃起大火,火势凶猛,朱允炆下落不明,不知所终。
《明史·恭闵帝纪》记载:谷王橞及李景隆叛,纳燕兵,都城陷。宫中火起,帝不知所终。
朱棣进城之后,在灰烬中,发现几具烧焦的尸体,面目全非,无法辨认。
朱棣对外宣称,皇帝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,这时,诸王和群臣都上表劝进,请朱棣登基,朱棣也不装了,立即升辇,到奉天殿即皇帝位。
《明史·成祖本纪》记载:丙寅,诸王群臣上表劝进。己巳,王谒孝陵。群臣备法驾,奉宝玺,迎呼万岁。王升辇,诣奉天殿即皇帝位。
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,有的说建文帝不知所终,有的说建文帝从地道逃走了,有的说建文帝出家当和尚了等等,还有一种说法,朱棣为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,派郑和下西洋,看建文帝是不是跑到了海外。
展开剩余65%其实,从朱棣攻进南京的那一刻,就注定了朱允炆的悲剧,他铁定会被杀,如果朱允炆活着,朱棣怎么上位?
而说朱允炆不知所终,只是为了掩人耳目,不愿背负弑君的恶名,堵天下人的嘴,仅此而已。
退一步说,即使朱棣不下令杀朱允炆,朱棣手下的那帮人,也会主动杀朱允炆,帮主子扫除称帝的障碍。
不信?小明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。
至正二十六年(1366年)五月,朱元璋讨伐张士诚,同年十一月,朱元璋派重兵包围平江,发动了平江之战。在围城的同时,朱元璋派大将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来,但在瓜步渡江时,突然,船沉了,小明王沉于江底,淹死了。
《明史 · 卷一百二十二 · 列传第十》记载: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,至瓜步,覆舟沉于江云。
小明王一死,紧接着,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,称至正二十七年(1367年)为“吴元年”。
你看看,朱元璋的手段,名义上是去接小明王,实际上,是为了干掉他,不然,他怎么当皇帝?
廖永忠真是贴心,帮朱元璋办了一件大事,朱元璋心里偷着乐。
再看朱棣,也是一样,朱棣进城,他的部下率先在皇宫中放火,把建文帝烧死,建文帝一死,朱棣登基就没障碍了,皇帝没了,天下不可一日无君,朱棣上位,正好合情合理。
而建文帝活着,朱棣怎么好意思称帝?朱棣如果取而代之,天下人会怎么看他?那是典型的叛贼夺位啊!
朱棣的部下,为了邀功,献媚主子,为了让主子能顺利当皇帝,心照不宣,肯定要把建文帝杀死,根本不会等朱棣主动开口的。
当然,怎么杀?有技巧,一把火,烧了个干净,就说皇帝不见了,这样,朱棣也不会落下弑君的恶名,还可以找借口登基,不会让天下人议论。
朱允炆太傻了,当初削藩时,就应该下诏将朱棣赐死,而且,居然还把朱棣的三个儿子放走,真是妇人之仁。
参考资料:《明史》
发布于:湖北省股票配资亲身经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