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半,天还带点模糊的青灰色,我照旧踩着公园石径慢跑。雨天则踏进健身房,汗味和橡胶的气息混杂,没什么诗意,但人嘛,总觉得活着还得有点仪式感。运动完,擦干脸上的汗,心里反倒比股市收绿的时候还要踏实些——每天例行的坚持,总归比“涨停板”更可靠。
九点,电脑屏幕点亮,行情软件上的数据刷刷滚动,好像一群怕迟到的上班族,又像群斗志昂扬的候鸟。看盘、复盘、再看盘,如果你用三年时间凝视K线,最后发现K线其实比相亲对象还难懂,我不会感到意外。行家说“炒股如修行”,其实更像一种奇跡般的适应。有的人熬不过情绪,有的人躲不过杠杆,剩下的都是从泥里爬出、还肯自己抓痒的幸存者。
说这些生活细节,不是卖弄什么“自律带来自由”的老生常谈,只是想让你知道,如果你本钱在三十万以内,真想试试炒股,不如少嗨点抖音,多坐一会冷板凳。很多人炒股,开头跟买彩票似的,图个心跳。几年过去,钱没了,头发没了,审美也变水了。如果有什么方法能让你避点坑,哪怕只是缩短点做傻事的时间,也算积德了。
刚入行的时候,我像绝大多数“草根刀客”,想用一把独门绝技闯出江湖。结果呢?五年间亏了七成本金,三年沉寂,过程里大把夜晚只剩屏幕的蓝光和银行卡余额发的冷光。后来才明白——市场不是为了成就英雄,而是消化贪婪与恐惧。技术做减法、模式越干净,活得越久。炒股如手术,花活越多,失血越快。我现在资产千万级,每月从市场“顺走”五万块,按理说可以春风得意;实际上,不过是守着一地鸡毛自嘲,留点余地自我消化。
讲个实际的找买点方法吧。“两线定买点”——不用背口诀,也不用磕头烧香,逻辑很简单。找到最近走势中的连续两个高点,借他们之名叫A点和B点,一笔连起,成一线。这不仅仅是视觉游戏,更是一种“多数人视而不见”的市场规律。
然后,再找这俩高点之间的最低点,叫C点。画一条水平线,和AB线交个叉,那点就叫D点。当股价向上突破D点,通常意味着主升浪行情的序幕刚拉开。不过主升浪不请自来——它需要一声“指令”,那就是放量突破和回踩确认CD线段。突破、放量、确认,这时候才是真正的买点。这是技术分析里九成散户都做不到的耐心和纪律。简单不等于容易,多数人半山腰就打道回府。
“买点”,就是你上车的时刻。买点选对,一天涨停也不是传说;买点乱拍,炒一辈子股基本都是挣钱赚了个寂寞。你可用均线、指标、分时、情绪,甚至玄学来判断,但最终都得有理有据,否则没人在意你有多聪明,只有你自己为韭菜身份脸红。市场吃肉不看人脸,专拣没主见的下手。所以,这方法好不好试验证据,不试也能活,但想进阶“稳定盈利”,必须试一试自己究竟能不能忍得住想提前买卖那只“未来牛股”的冲动。
炒股有门道,赢家的终极核心其实是“耐心”两个字。在极端利好或极端恐慌中,真正的高手如同死猪一样不怕开水烫——下跌趋势不急着抄底,上涨趋势绝不轻易抛掉筹码。市场喜欢考验人性,道理和规律都摆在那,可多数人还是爱“割肉后追涨,追涨后深套,深套后怨天尤人”。熊市出动,留名在册的通常是被“动手斩手、动脚斩脚”的那批老实人。牛市出动,卖飞的通常才是真正的短线王者。
还有一现象:不少人总怀疑自己手里的股票是市场唯一不会涨的那只,卖出一秒立马飞天。这不是主力盯上你,不过是“悔恨成本”作祟。其实,轮动总有轮到你的一天,前提是你不提前弃车保帅。炒股修的,是寡欲,是技艺。或者说,在喧嚣中等风来,没有耐心,比没有本金还致命。
轻描淡写讲一嘴,“市场骗局”几乎和“发财神话”一比一生成。K线、均线、切线、指标、分时……满天飞,但再复杂的导图,无非都是教你别对抗趋势,别幻想白捡钱的机会。炒股像买彩票?彩票常常一锤定音,股市更像慢性自杀,有时候你还自以为是慢性养生。
临了,三十万本金怎么安稳地过股市这一关?我的建议只值一顿盒饭钱:学会自省、敢熬孤独、尊重流程、不赌明天。有人问,炒股到底有没有“必胜法”?也许只有相对的更优概率,没有绝对的胜算——否则满大街都是“投资专家”,没人卖煎饼果子了。
所以,你真想试试“两线定买点”也好,精研K线导图也好,关键都在能否扛住诱惑与怀疑,守得住自己的买点和耐心。话说回来,炒股的尽头,还是人性。如果有一条通往“稳赚不赔”的路径,你会像坚持晨跑一样坚守它吗?还是很快被突如其来的利好、谣言、K线走势震走?这个问题,没有标准答案。你炒股,我看戏,有时我的戏也没比你轻松到哪去。
别急答,市场会替你检验。
本报(台/网)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股票配资亲身经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