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山东服务区,我用一箱油跑了1800公里后,终于明白为什么二手车商愿意多给顶配版5万块收购价
加油站师傅盯着我的油表看了半天,说这车是不是坏了。从济南到青岛来回三趟,油针才掉了一格多。他不信,我也懒得解释——开了十几年车,头一回遇到混动能省成这样的。关键不是省油那点事,是那套智驾系统在高速上救了我一命:凌晨三点,一只野狗突然横穿,我还没反应过来,刹车已经踩死了。
比亚迪秦PLUS新出的进取型,价格压到十万出头,这两周问我的人特别多。我反倒觉得,那台贵三万的顶配版才是门道所在。
动力这块,第五代DM技术算是把混动这事琢磨透了。1.5L发动机配120kW电机,账面数据不算惊艳,但实际跑起来挺邪门。市区里基本就是电机在干活,发动机藏得很深,不踩到底根本察觉不到介入。上了环路,速度起来之后动力切换也挺顺,不像有些混动车那种突兀感。热效率能到46%这个数,我不太懂技术细节,只知道实际油耗确实低得离谱。
电池容量差那么几度电,初看不算事,用久了才知道滋味。顶配那块15.8度的刀片电池,实际纯电续航能撑个百公里左右,够我一周五天通勤外加周末逛个超市。进取型那块小的,估计三天就得找桩。充电这事吧,次数多了真挺烦人的,尤其冬天半夜往外跑。
智驾系统是个分水岭。顶配那套三目摄像头加毫米波雷达的组合,高速上开领航辅助确实能偷点懒。并线超车它自己会判断,遇到慢车也知道提前变道。有次雨夜跑山路,能见度特别差,车道保持做得挺稳,没怎么跑偏。这功能进取型直接没配,后期想加装基本没戏。
内饰差别挺明显的。主驾八向电动调节配腰托,调起来比手动省事多了,腰部支撑到位,长途开车腰不会那么酸。座椅加热通风,北方冬天和回南天都用得上。那块15.6英寸的大屏,旋转起来没啥卡顿,车机系统反应也快。丹拿音响听个响,低音下潜够深,比普通喇叭强不少。这些东西算不上必需品,但用顺手了再换回去,总觉得少点什么。
残值这事有点微妙。我认识的二手车商私下说,顶配版收车价能多给一截。智驾硬件齐全,系统升级潜力大,转手时买家也愿意多掏钱。三年下来,这个差价说不定就抹平了。当然行情这东西,谁也说不死。
油耗数据挺实在。满电状态市区纯电跑,亏电之后综合油耗能压在百公里三升以内,这水平放B级车里算克制的。配合那个一千八百多公里的综合续航,长途自驾基本不用操心补能的事。
配置清单细看,顶配比进取型多的东西还真不少:电动后备箱、无线充电、氛围灯、后排侧气囊。这些单独选装估计加不上,就算能加,价格也不会便宜。这笔账各人算法不一样。
有人说多花三万够加好几年油。话是没错,但车不光是代步工具,用车体验也占份量。就像穿鞋,合不合脚自己知道,别人说了不算。
实用角度看,日常买菜代步,进取型其实够用。但要考虑五年甚至更长的用车周期,那些看似可有可无的配置,时间拉长了差距就出来了。尤其智驾系统,现在不用没感觉,用过之后多半回不去。
买车这事得看个人需求和钱包厚度。我只是从自己开车这些年的经验讲,顶配版多出来的那些东西,在长期使用中多半能带来更多便利。值不值,约个试驾,自己上手感受一圈,心里就有谱了。
股票配资亲身经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